各单位及个人: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发布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5年度)》(以下简称《指南》)。根据指南现就做好我校申报工作相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资助项目、条件及申报方式
序号 |
资助项目 |
资助标准 |
申报人员范围及资助范围 (全国) |
申报方式 |
申报条件及材料等
|
1 |
面上资助 |
1.自然科学8万元; 2.社会科学5万元 |
在站博士后,进站18个月内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2025 年计划资助 300 人(77批面上资助 150 人,78 批面上资助150人)。 |
1.流动(工作)站申报论证; 2.线上申报 |
附件1 |
2 |
特别资助 |
1.自然科学18万元; 2.社会科学15万元 |
在站博士后,进站满4个月(自进站之日到申请书首次提交当日满4 个月)。2025年资助约1200人,要求设站单位按照推荐指标择优推荐。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本站内已获得特别资助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员不可申请。
|
1.流动(工作)站申报论证; 2.学校评审择优推荐; 3.线上申报 |
附件1 |
3 |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
每部专著平均10万元 |
在站2年以上或出站5年内的博士后研究人员。2025年资助约24部。 |
4月1日-5月31日线上提交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
附件1 |
二、项目申报、论证及评审推荐
申报审核流程:
1.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申请信息,在线生成《特别资助申请书》,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并提交;
2. 设站单位(学校)网上审核申请材料,如有指标差额需进行评审后择优推荐,报送中国博士后科学;
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专家会议评审。
为更加有效指导博士后项目申报,提高博士后项目申报指导针对性,请各流动(工作)站根据本单位人员申报情况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在项目申请截止前组织拟申报博士后提交申报材料,进行项目申报论证指导。论证后请各站将会议具体安排和相关照片资料等发至博士后专项工作邮箱:swubsh@swu.edu.cn。
流动站申报论证会将作为本年度流动站日常管理考核指标,请务必做好相关工作,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建议申报相关资助项目的人员,在完成项目论证修改后,再到系统申报提交。具体安排建议如下:
序号 |
资助项目 |
流程安排 |
网报时间 |
学校评审 时间
|
1 |
第77批 面上资助 |
1. 申请人填报附件2,提交到流动(工作)站。 2. 2025年3月17日-23日由流动(工作)站组织并完成论证指导,论证会议相关材料在会后请发至swubsh@swu.edu.cn。 3. 完成论证后,申请人于2025年3月31日之前完成网报,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
2025年3月1日-31日 |
2025年4月1日-6日 |
2 |
第18批 特别资助 |
1. 申请人填报附件3,提交到流动(工作)站。 2. 2025年3月17日-23日由流动(工作)站组织并完成论证指导,无需将附件3交到学校。 3. 完成论证后,申请人于2025年3月31日之前完成网报,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4. 学校在4月1日至4月6日进行评审,按指标择优推荐。 |
2025年3月1日-31日 |
2025年4月1日-10日 |
3 |
第78批 面上资助 |
1. 申请人填报附件2,提交到流动(工作)站。 2. 2025年8月18日-24日由流动(工作)站组织并完成论证指导,论证会议相关材料在会后请发至swubsh@swu.edu.cn。 3. 完成论证后,申请人于2025年8月31日之前完成网报,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
2025年8月1日-31日 |
2025年9月1日-5日 |
三、相关要求
(一)请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应加强对申请人科研诚信的管理,对申报材料严格审查把关、做好申报指导工作。
(二)申请人应无科研失信行为,应当确保提交的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以及和原件的一致性。若发现有科研失信行为、虚报或伪造内容,一经查证,将取消申请人申报资格。
(三)202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工作常见问题解答详见附件5,供各单位及申请人参考。
(四)其他未尽事宜,详见附件1项目指南。
四、联系方式
人力资源部: 袁老师 68254265
邮箱:swubsh@swu.edu.cn
附件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5年度).pdf
附件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申请书模板.pdf
附件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申请书模板.pdf
附件4: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申请书模板.pdf
附件5:202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工作常见问题解答.pdf
人力资源部
202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