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及个人:
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度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办〔2023〕218 号,附件1)要求,现对我校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3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 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科研潜质和科学道德, 且无科研失信情况。获得博士学位3年内的全日制博士,当年应届全日制博士毕业生优先。
(三)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并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
(四)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时间为2022年9月1日-2023年 8月31日。至本批次申请截止日期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五)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倾斜,对围绕我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博士后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等条件下对从事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申请人予以优先资助。
(六)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七)未获得过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海外引才专项、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和市级重点人才工程资助。
(八)涉密项目须脱密。重点支持的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 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九)入选者应报名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二、申报及遴选
申报审核流程:个人网上申报-流动站/工作站审核推荐-设站单位(学校)择优推荐-报送市博管办。
1.个人网上申报:2023年9月26日24点之前(超时影响项目审核进度),申请人登录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专 技 人 才 平 台” , 网 址http://ggfw.rlsbj.cq.gov.cn/cqzyjsrcw/positional-portal-web/public/cert/toUserPage)进行网上申报,勿需报送纸质材料;
2.流动站/工作站审核推荐(需进入系统操作):2023年9月27日-9月28日;
3.设站单位(学校)择优推荐:2023年10月8日之前;
4.《重庆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平台博士后系统操作手册》详见人社局官网:http://rlsbj.cq.gov.cn/ywzl/zjrc/bsh/202008/t20200810_7767083.html。
三、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评审指标
序号 |
指标项 |
评审内容 |
分值 |
1 |
申请人学术绩效 |
1.博士论文的学术水平 2.科研成果的个人贡献、原创性 |
20 |
2 |
申请人创新潜力 |
1.研究计划的学术创新性 2.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3.研究计划在合作导师承担项目中的独立性 |
20 |
3 |
博士后合作导师的学 术水平 |
在研究计划所属领域的学术贡献和创新活跃 度 |
10 |
4 |
科研平台的条件 |
对研究计划的支撑作用 |
10 |
5 |
研究方向的前沿性 |
与规定资助领域的相关性 |
20 |
6 |
关键技术的突破性 |
1.解决“卡脖子” 等技术难题发挥的作用 2.对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等国家战略和重庆市“416 ”科技创新战略布 局、“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等地方重 大需求的贡献 |
20 |
四、相关要求
(一)请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对申报材料严格审查把关、做好申报指导工作,于审核前组织申报论证会(线上线下均可),将论证会照片发到指定邮箱。
(二)申请人提交材料应当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以及和原件的一致性。若发现虚报或伪造内容,一经查证,将取消申请人申报资格和获选资格。
(三)流动站/工作站联系方式见:http://renshi.swu.edu.cn/info/1211/3398.htm
(四)其他未尽事宜,详见附件。
五、联系方式
人力资源部: 樊莉萍 袁夏梦 68254265
邮箱:swubsh@swu.edu.cn
附件:关于开展2023年度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pdf
人力资源部
2023年8月31日